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4-2005学年“主题读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主题读书活动>>2004-2005学年“主题读书活动”>>正文
让爱洒满大地
2008-11-24 00:00  

——读《走进徐本禹》后感

2001思政(1)班 吕海珠

人的一生中,小而言之,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之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这个大环境之中,都首先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有这种感恩意识,我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报恩意识——用自己的勤奋工作和无私奉献,来回报所有人和恩惠,回报这个社会的恩惠,就能有自觉地、无条件地为他人和社会付出的责任感。本书《走进徐本禹》的主人翁徐本禹正是体现了感恩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今年23岁的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生徐本禹长得黑瘦瘦的,方方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身上是一件快洗破了的白衬衣。这个来自山东聊城的一个小山村的贫困生,在自己困难的时候还忘用勤工俭学得到的钱资助其他贫困生,三年后,这个学业优异的年轻人放弃了令人羡慕的美好前程——攻读研究生的机会,毅然到贵州贫困山区支教。一个简单不过的理由:“因为别人帮了我,我肯定要帮别人的”。这源于大一时一位博爱的母亲所做的一件小事。

大一刚入学军训后,武汉的天气骤然转凉,同学们开始穿起了羊毛衫,可徐本禹身上还是军训时的那一套军服,这被同宿舍的胡源的父母看到了,好心的母亲执意将带给儿子的毛衣和毛裤送给了徐本禹。拿在手里的毛衣软绵绵沉甸甸的像母亲温暖的胸怀,因贫困而自卑的徐本禹第一次流下了感激和幸福的泪珠。因为爱所以爱!那时候徐本禹就想,一定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和自己一样贫困的孩子,这样才能够报答帮助过自己关心过自己的人。

胡源父母的爱心使徐本禹开始向弱者频频伸出援助之手。大一第一学期,学校给徐本禹安排一个勤工俭学的岗位,每天打扫学生宿舍的楼道,一个月后,徐本禹获得了50元的工资报酬,他留下了7元零花钱,把剩下的43元捐给了山东费县的一个面临辍学的小学生孙珊珊。第二学期,学校给徐本禹发300元特贫生春季补助,徐本禹只给自己留下了100元,其余的全部捐给了“保护母亲河”的募捐活动。大学二年级徐本禹除了在学校勤工俭学外,还联系了几份家教,用所得的报酬资助给别人。一次在汉口的一个学生家里,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一篇题为《当阳光洒进山洞……》的文章:“阳光洒进山洞,清脆的读书声响起,穿越杂乱的岩,回荡在贵州猫场镇这个名叫狗吊岩的地方。这里至今水电不通,全村只有一条泥泞的小路通往几十里外的镇子。1997年,这里有了自己的小学——建在山上的岩洞里,五个年级145名学生,三个老师……”读着读着,徐本禹哭了。从此,徐本禹将他的爱洒向了山区。2002年暑假,徐本禹带着在校园募捐来的三大箱衣服,一口袋书和几个同学坐上了开往贵州的火车。2003年7月,在学校领导和同学的支持下,他策划组织了支教山区的志愿服务团,给支教地带来了新的观念和活力。临近毕业,徐本禹更是放弃了攻读研究生的机会,不顾亲友的反对毅然投身山区教育事业。他的义举经由网络传播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该山区教育环境令所有人感到惊讶,要求捐款捐物的电子邮件雪片似的飞来,成千上万的网友在邮件中表达了共同的意愿,因为徐本禹的故事而感动,因为感动而行动……。华中农大的一批老师和学生放弃休假,自发组织起来办理网友的捐献事宜。在社会的热心人帮助下,完成了37万元建校资金筹集,新校舍开始动工修建,176名贫困学生也全部得到了资助。通过徐本禹,一些网友纷纷表示,我们应该为西部基础教育做点事,这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下一页 [1 2 3 4]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