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5-2006学年“主题读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主题读书活动>>2005-2006学年“主题读书活动”>>正文
一千种理论不如一份良知
2008-11-24 00:00  

——读《论语》

2003中文 李雄珍

不久前曾看到张结海的一篇文章《什么让你如此冷漠》,作者在开篇便给我们出了道很有分量的选择题:

一个大雪纷飞、异常寒冷的下午,你在下班回家的途中遇到一个失去双腿的残疾乞丐。乞丐穿着单薄,你注意到他浑身发抖。假设你是一位极富有金钱、极富有怜悯、极富有慷慨的“三富好人”,你将——

把他接到你家过冬。

给他足够的钱,让他到旅店过冬。

视而不见,置之不理。

其实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上海的一个小区。一对住在那个小区里的美国夫妇选择了A,结果遭到邻居们的一致反对,最后甚至出动了居委会和警察。美国夫妇迫于邻居们的强大压力只好给那位乞丐装上了假肢,给他另租了套小房子,让他搬出了他们自己的住处。事后这对美国夫妇在接受采访时留给我们一句发人深思的话:我们居住在中国就要尊重这里的文化。接着作者用听来的、看来的、自己经历过的十几个事例描述了国人的种种冷漠。文章并没有回答什么是“这里的文化”,也没有回答“什么让你如此冷漠”。作者只是告诉你一些我们身边的事例,也许是常常遇到的事例。但只要稍微仔细的想一想便会知道作者隐含在文章中的答案:一千种理论不如一份良知。

透过张结海笔下的《什么让你如此冷漠》,我们可以发现现在都有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充斥在我们的“礼仪之邦”里;可以发现我们都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我们“文明古国”的称谓。那便是:心灵似乎已经破碎,眼泪似乎已经哭干,良心似乎已经贬值,相助似乎已成陷阱,好人似乎全是傻瓜,英雄似乎都是小人。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往日的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到了今天就拥有这样的礼仪、这样的文明了吗?

人不学,不知理。这是人人都知道的。

犹太人有一部《圣经》,人人必读;阿拉伯人有一部《古兰经》,人人必读;中国人应该有一部什么?《论语》,还是《老子》?这个问题很有分量。史“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这是宋代赵匡胤的辅佐大臣赵普说的,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甚至一部《论语》都用不着,半部就足矣。现代看重经典的人,也有“一部《论语》、一篇《老子》足矣”的感慨。在一些西方人看来,有三个伟人三本大书令人景仰,那就是孔子、苏格拉底与耶稣,《论语》、《辩白》与《福音书》。由此可见《论语》的厚重,不能说《论语》中的观念在今天都说得通,但它所提倡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还是很值得我们继承的。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这是《论语》的最后这一句。不读《论语》之言,无以知孔子其人。不知孔子其人,则无以知中国之人。那么我们就没法深刻的去体会我们的传统、我们的美德。对个体人生的生存体验孔子可能不及庄子,因为他侧重于社会环境的整饬,并且认识到必须以个体的人生的调节来拯救世风。庄子要解决的是个体安身立命的问题,而孔子则赋予自己以“任重而道远”的社会责任,他把自我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联系起来。他认为人生要有意义,就要弘道、践道、改造社会。正如他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那礼崩乐坏、浊浪滚滚、战乱频仍的时代,他东奔西走,游说天下,聚徒讲学,广播天道,力图挽狂澜于既倒,虽九死其犹未悔。他不忍离人群自享天道,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他是时代的良知!

 下一页 [1 2 3 4]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