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6-2007学年“主题读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主题读书活动>>2006-2007学年“主题读书活动”>>正文
捧起这朵叫“和谐”的花
2008-11-24 00:00  

06中文2班 林淇

道德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推崇仁爱原则,崇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正是通过对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生存与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己关于责任与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地抑恶扬善,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前者乃是儒家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即你不希望别人用这种方式对待你,那你也不要用这种方式对待别人。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人生智慧。

如何才能理解别人,如何又能实现与别人的沟通,进而被别人理解呢?在儒家看来,那就要首先以己之心推及对方,而后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即“假如是我处在那样的环境中,我会怎样选择呢?”一个人想要超越自我的小天地,与天地万物相融通,需要经历一个自我批评的过程的。一个人批判别人可以,而要真正批判起自己来是不容易的。

人和人都是相通的,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是这个意思。从普通的意义上讲,你的喜爱憎恶,也会是别人的喜爱憎恶。理解了这一层,也就把握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连通的命脉。在此基础上,孔子讲人应该以诚待人,关爱他人,关爱自然,这样才能拥有良好的精神文化教养,自觉承担人生与社会责任,进取向上,充满人格魅力的生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充满奥妙的,人是社会中的一分子,人生活在社会中,与他人的接触交往是必不可免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需要推崇“仁爱”原则,崇尚和谐。

孔子的有关人生哲学所在说明人应该通过由自己安身立命到推广成就他人,以此来实现天人合一的充满仁爱的理想人格。在孔子看来,人之为人就在于通过人的真情流露来展开自己的生活,然后在对自然情感的教养规范下,在反思自身的个性生活中体现出于他人、与万物相融通的地方,从而实现由己及人,由人及物的那种充满关爱的人生责任。所以在孔子看来,人之为人的意义、价值与标志就是他自觉地承担起那份由己及人及物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在关爱他人与万物,达成人与万物自然和谐的生命历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使命,从而走入天人合一。

 下一页 [1 2 3 4 5]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