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4年09月第一期文章精选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西江读书报》>>2004年09月第一期文章精选>>正文
经典的魅力――读《乌托邦之路》
2008-10-28 00:00  

来作者:胡锐

陈村说:“好书与好女子一般,你不能一五一十地说出它的短长,只有一种与之亲近的冲动。”在世界的文学宝库中,总有许多如此的“女子”,像黑暗中的夜明珠,散发着永恒的光辉,照亮几代甚至世世代代的人类的心灵。这些洋溢着或忧郁或激昂或浪漫或现实或怪诞等气息的经典文学作品把人类自觉地引向健全人格的塑造,健康精神的溶铸,灵魂的提升之路,使人在现实生活之外获得了超越世俗走进乌托邦的可能性。但是,或由于阅历的疏浅,或由于才力的不逮,或由于东西方的风俗习惯,文化观念和阅读方式的差异,人们在阅读西方的经典名著时都或多或少地有阅读的障碍,从而产生一种隔膜感,影响对作品的解读和把握。

近日,读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乌托邦之路――西方文学名著导读》一书。该书是由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主办的“文化素质教育――人文知识讲座”的演讲稿汇集而成的。我想,此书的出版对那些习惯于阅读消费性文字的学子无疑提供了一种接近名著深意的可能性。朱光潜说:“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的书。”所谓真正的书,就是指人类史上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都经历了时间和空间的考验,它们的凝重和厚度都非时尚读物可比,我们通过反复的阅读,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汲取生活和写作的经验。《乌托邦之路》一书解读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家作品:但丁的《神曲》,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司汤达的《红与黑》,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那些国内世界文学研究界的一流学者从其“特有的名家风范和令人感动的真诚与坦率”,突破了一般读者的视角,结合其独特的个人体验,或是对某一名著的点评,或是对某一作家的通评,或是就某一作品发表对当今社会的意见,给我们带来冲击,促使我们独立地思考与反省。叔本华说:“读书就是让别人的思想在自己的脑子里跑马。”可是有时候,我们非得阅读经典,品味经典,咀嚼经典,非得借助别人的眼睛和学识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所要认识的事物。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说:“从一个人的灵魂中抹不掉其祖先最喜欢和最经常的事情。”同样地,人类抹不掉祖先们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阅读经典,也就是继承这一份遗产。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将来的知识分子大部分在从我中间产生,如果在大学时代就失落了或者根本就没有人文精神,又谈何将来承担批判,引导社会的责任呢?陈思和在《致日本学者坂井详史》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提倡人文精神,就是应该提倡知识分子在现实的各种压力下日益萎缩的现实战斗精神,至少在社会风气的层面上为保护人的权利和尊严而斗争。”他讲这话是在人文精神讨论如火如荼的九四年,但到今日,却依然适用。我个人认为,在很大的程度上,大学学子的精神面貌决定着将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精神力量和传统传承。所以,《乌托邦之路》一书的出版,我不敢说会产生多大的积极的作用,但至少我们看到有人朝着这一方向努力,这正是我作为一名大学学子所希冀的。

其实,每个人都以自己的阅读经历写就自己的文学史。此文仅仅是我阅读《乌托邦之路》的一点杂感,谨以此献给所有喜爱阅读,尤其是喜爱阅读经典的朋友。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