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4年10月第二期文章精选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西江读书报》>>2004年10月第二期文章精选>>正文
为爱,请尊重那层面幕———读泰戈尔《摩诃摩耶》
2008-10-28 00:00  
作者:冯晓霞

没有隐私,爱情和友情终将不可能。 ——米兰.昆得拉(捷克作家)

摩诃摩耶走了。

“她没有回答一个字,她走出房间时头也不回一下。她再也没有回来。”

“她的沉默的怒火,在那毫不留情的时刻,给罗奢波的余生烙上了一道长长的瘢痕。”

是谁?究竟是谁逼走了摩诃摩耶?是谁?又是谁赐给罗奢波永生的孤独和痛悔?!

读了泰戈尔的短篇小说《摩诃摩耶》,我久久不能平静。

没有人会怀疑罗奢波对摩诃摩耶的爱是真诚的。是的,他爱她,为了她,他可以放弃一切,工作,财富,甚至生命!

然而,同样的,也没有人会看不出罗奢波那炽热的爱恋又是多么的单薄和无力。他爱她,是的,用生命去爱他,但,却不是用灵魂,这份爱里缺少了一种魄力,摄人的魄力。

也因为如此,当罗奢波对摩诃摩耶说:“我说,我们离开这儿,去结婚吧。”而摩诃摩耶却说:“不,不可能。”时,他立刻就觉得自己“虽生犹死”,自己“希望的殿堂倒塌了。”他没有深入去想同样深爱的自己的摩诃摩耶为什么会拒绝他,而理所当然的认为是门第问题,是他高攀不上她,是他配不上她。不错,当时的门第观念,种族隔阂是一把随处可见的利刃,但,他就这么的“一厢情愿”真的不由得不让我感到有点失望。

第一个回合,罗奢波输了。当摩诃摩耶被她的哥哥从破庙里带走的时候,罗奢波只会“茫然的站者,好像被了死刑。”

摩诃摩耶要结婚的消息打击了罗奢波。幸亏,是的,在罗奢波看来确实应算是“幸亏”——摩诃摩耶第二天就成了寡妇。然而,罗奢波还来不及高兴,更在的不幸又来了,摩诃摩耶要被当作陪葬品同她那只为期一天的丈夫一同火葬!罗奢波崩溃了。他疯狂,他呐喊,他甚至想用自杀来结束一切,但,他只是在困室中自残!然而,摩诃摩耶又出现了!从火葬堆里逃出来的摩诃摩耶,已是一个全心的摩诃摩耶了,但,却不可否定的,她是完全属于罗奢波的摩诃摩耶了。把一切交付给罗奢波的摩诃摩耶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永不拉开我的面幕,永不看我的脸。”

看到这里,我们都不由得松了口气。不是吗?公主和王子终于在一起了。这种完美的结局是我们每个人都盼望的,而且这份相守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可以说,是摩诃摩耶用机智和勇敢从死神手里夺回来的!自然而然的,他们会珍惜,他们应该幸福而快乐的相守生活下去。

然而,我们都忘了,忘了那层面幕。泰戈尔却没有望,他笔锋一转,让我们注意到了劫厚余生的摩诃摩耶脸上那曾深红色的面幕。

在罗奢波看来,摩诃摩耶的抗拒命运赢来的这场终生相守,却远没有她脸上那层面幕来得有“魅力”。“罗基波并不快乐”“其实不过是一层薄薄的面幕隔开了他们,但这面幕却是永恒的,像死一样,甚至比死更令人痛苦;因为死亡造成的隔离的痛苦,在年深月久之后,由于绝望,还可以逐渐消失,而面幕造成的隔离,却时时刻刻粉碎在活生生的希望。”在罗基波看来,“她(摩诃摩耶)好象是生活在一幅死亡的幕后面,这沉寂的死亡缠住了罗基波的生命,似乎每天都在使他的生命萎缩下去。”

终于,故事有了让人极端惋惜却又顺其自然的结局——在那个新月初照的夜晚,罗奢波梦游般的走进了摩诃摩耶的卧室,见到了“火葬堆的烈焰用它无情的贪婪的舌头舔净了摩诃摩耶左颊的美丽,留下的只有贪婪的残疾。”

摩诃摩耶走了!

印度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封建婚姻包办制度,残酷的殉葬制度都无法战胜的爱情,最后,竟毁在了爱人自己的手中!

是谁?我们还能问是谁毁了这份废墟中盛放出来的爱情之花?

无言,沉默,掩卷长叹。不由得想起了《简爱》中简的独特,简的尊严,简的忍痛离去……

记得纪伯纳在《先知》中说过:“彼此相爱,但不要做爱的锁链。”那层丝般的面幕,难道真的比死亡更令人难以容忍?

沉思中,又想起了肖伯纳的《苹果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个男人告诉深爱着自己的女人:每颗星都有自己的轨道,它和它的近邻之间不只有强烈的吸引力,也有极远的距离,当吸引力胜过距离的时候,它们并不拥抱而是一起撞碎。”

摩诃摩耶走了。从此“哪儿也找不到她的足迹”

而罗耆波还在……

那层丝般的面幕,还在……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