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5年03月第五期文章精选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西江读书报》>>2005年03月第五期文章精选>>正文
女 子 有 行
2009-11-16 00:00  

女 子 有 行


肖金玲

作为女人对自身的思考与探寻的中国女性文学,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沧桑历程。它的出现后于西方百年,缩短了酝酿期,本应呈现出一种势如破竹的发展态势,可至今依然处于一个举步维艰的境地。女性作家的队伍虽出现了历史性的扩大发展,但呼喊仍过于微弱分散。早在二十世纪中期,女性文学便作为一种女性觉醒后的主体文化汇集成了世界性的文学潮流,而在中国,女作家奋起的声音却被越来越多的声音指责为女性霸权主义。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西方女人感到不可思议,她们早已轰轰烈烈地掀起了思想解放的几大浪潮,而中国女作家们却依然在幽暗漫长的路上左冲右突,结果又差不多回到了原地。难道中国女人安于在物质堆砌的铁屋子里痛苦地呼吸?难道她们不愿意重新诞生见到上帝的王国?

不需要质疑,中国的女作家们从来就没放弃谋求精神的独立。她们即使匍匐前进,也奉行着“女子有行”的导引思想。如果要穷因究由的话,我们只能出示我们最不愿意的回顾的历史。从夏朝妹喜淫乱后宫,商代妲己媚主祸国,周朝褒姒笑而倾国,到一代女王武则天夺权创周,慈禧专政卖国,在那个女人处于弱势的年代里,不论对错,女人一切敢于为先的行为仅仅只能酿造悲剧。而历史的积沉往往会成为观念,观念一旦形成,便可自觉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蛮力。中国女人叫了千年,哭了千年,血流了千年,却依然被这种强势观念推置到一个无奈的境地,继续成为话题,成为众矢之的,最终成为一种尴尬的文化。中国女人背负的历史太过沉重,中国女人的骨子里流的都是复杂矛盾的悲剧因子,所以中国的女作家的心被上了锁,她们无法像西方女人那样可以轻易抛开历史潇洒行事,只能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做着冷静的分析与探索。

我们前进的步子相对太小,但不能说我们无能为力。除去五四以前的妇女古典诗词,女性文学在中国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以鉴湖女侠秋瑾为代表所做的妇女解放作品。早期的女性作家庐隐、冯沅君,石评梅等便开始了妇女解放思想、冲破封建囚牢的探索之路,她们的作品流露出来的浓得化不开的朦胧、迷惘、徘徊、悲凉之气,渗透到封建古国的每一个角落,激发着广大妇女积极思考女人的生存处境与生存价值;在那段风雨如晦的战争与文革历史里,新生的女性文学几乎沉寂,但萧红、丁玲等为数不多的女性作家依然坚持在历史与命运翻转的逆潮中努力地追索;到了八十年代初,五四精神复苏,女性文学重现,并迅速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张洁、残雪、张烨等女作家立足于历史与民族心理之上,从女性的精神成长与主体性构建进行了高度的深层次的研究探索;九十年代涌现出来的女性作家铁凝、方方、徐坤、陈染、林白等一跃以反思的姿态,探究着“人—女人—个人”这个艰难的蜕变,并没有盲目地采取西方的“性政治”、“男女二元对立”的理论取向。历史决定了中国女人想要在中国建立一种独立的女性文化,必须要走一条曲折漫长的荆棘之路,中国女作家顶住了许多外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与压力,坚强而执着地一路走下来了。

鲁迅这个妇女解放坚定的倡导者很早就觉察到中国女性解放的艰难与错综复杂,睿智如他,在提出了“娜拉出走后怎么样”的问题后,也始终寻不到一条合适的路子,不得不让勇敢的子君(《伤逝》)孤独凄凉地死去。中国女性文学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需要有更多具有魄力与毅力的女作家,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人来关心与支持,才能健康发展,也才能成为女权运动的思想先导。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女性创作之路漫漫,需要女子有行。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