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6年4月第十四期文章精选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西江读书报》>>2006年4月第十四期文章精选>>正文
生活在别处
2009-11-10 00:00  

生活在别处


郭慧思

80年代的最后一个春天,当后工业时代的象征——火车载着旅客缓缓驶过山海关的同时,一个诱杀温暖感的灵魂踏着余辉遁入太阳,走向了永恒的精神世界。

这个渴望飞翔的人注定要死于大地,这个热爱太阳的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另一个世界,那里纯洁而透明,仿佛只有那里才是实现自己价值的所在。

这个人便是诗人海子。

海子是一个朴实纯洁的“孩子”,追寻麦荟,追想阳光。从海子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觉带温暖而美丽的麦地,感受到那诗歌中的母性,第一次接触到海子是在中学的课本上的《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象一股温暖的春风吹拂我的心房,那种美丽而温煦的情怀传遍了一颗颗心灵,“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连“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多么美好的祝愿,让人时时铭记。做一个幸福的人,从明天起。然而,什么时候才能做一个幸福的人呢?明天是24小时的一个轮回还是永远呢?

海子是一个倔强而单纯的孩子,他没有幸福地找到生活一席之地。他是渴望自由向往幸福的,但是他又生活在别处,沉浸于自己的创造理想中,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想把自己交给自己的所爱——大地和水。在夜里,诗人可以恣意在广阔的宇宙。“在夜色中/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王位,太阳。”(《夜色》)

世俗幸福的生活对一个永远沉浸在纯洁大自然理想中的流浪者来说,或许永远是一场飘渺的梦,一种痛苦。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要么它永远在追逐麦地的路上,孤独的盛开,要么凋零和枯萎。

海子是想接近这幸福的,可现实总是别样的无奈。诗歌发表的不顺畅,并没有太多的人关心和打理他的倾心力作,最后四个女孩子都离开了他,他对“此在”的自卑使他在爱的路上总是伴随着痛苦的失望。他是带着无比纯粹的心走进这现代科学文明的,心中那温暖的富有生机的大自然是他理想的家园。他徘徊于城市与农村文明之间,苦苦挣扎。“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当我痛苦地站在你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实际上,海子比蜗牛还一无所有,他没有“麦地”,也没有“王位”,但他却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蒺藜着虔诚地向往着幸福的失落的人们。

智者注定是孤独的,正如梵高,叶赛宁,荷尔德林。海子独居在山峰之颠,无人能真正了解他,无人具体与他交流,对于生活在山脚的人人们来说,海子生活在别处;对于生活在山顶的海子来说,人们生活在别处。仰望着流浪的孤独,爱情的孤独,生存的孤独,使得诗人最终还是以拒绝的姿势离开了这个幸福。

海子没有继续攀登,而是静静在那里等待,等待人们理解他唤应他。他孤独地诉说着他的麦地和美丽的梦想……

后记:余杰曾说:在鸡毛满地的九十年代,当我们象拾起稻子一样,拾起这些诗句的时候,我们将泪流满面地体验到“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得太快”。唯一不变的只是海子和海子的诗。21世纪的今天,我们想起海子和海子的诗能唤醒人们记忆以及内心深处失去太多的东西,唤起那遗忘在记忆深处的最初的赤子之心。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