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6年12月第二十期文章精选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西江读书报》>>2006年12月第二十期文章精选>>正文
道儒文化:一次精神的涅槃
2009-11-05 00:00  

游思壁

当我们凸显和标榜现代生活的现代性时,不可避免地暗潜了现代生活与传统生活的断裂话语。人们对“现代”这个词的自我理解是这样的:他们相信自己处在人类文明进程上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并且自命不凡;他们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全新的人类文明史上空前的生活样式中。无可否认,在物质积累的高度上,我们是空前的。

但是,物质的丰盈就一定意味着精神的富裕吗?

答案是否定的。自五四运动以来,人们打倒了孔家店,用他们罪恶的双手制造了一个文化断层。五四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它不应该对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儒文化几乎作了全盘的否定,使我们的民族在彻夜之间完全丧失了文化自信。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不管多少岁月的风霜雨露,多少朝代的更迭变迁,都没有改变道儒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两千年的农耕文明也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而五四的枪声一打响,就要求废儒废道乃至废百家,要求向西方学习甚至认为西方的都是好的对的。也就是说,五四运动的产生使道儒文化从民族的高空中重重地摔了下来,令人难以接受,就好比一个人长期服用一种药,已经习惯了,然后你突然跟他说这种药是有毒的,不能吃,要吃就吃另外一种,另外一种怎么怎么好。其实任何文化都有它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关键是我们文化的传承者如何去看待。

有论者认为,道儒文化已经缺乏时代的适应性了,过时了,儒学过于刻板呆滞,道学过于冷漠脱俗。有没有道理?有,不过不是全部,而且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可以这样说,儒家是伦理教化的人文主义,而道家是返璞归真的自然主义。儒家注重群体的存在,要求人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坚持“仁、义、忠、孝、智、勇”,呼吁人们勇敢地坚守社会道义,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个人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但如果过分要求,不会以“中”、“和”之美做适度的调整,这种治世的论说,很容易把人累死。如宋儒提出的“存天理,去人欲”,太强调“公”,拼命地压抑“私”,也就压抑了人们的创造性。“三纲五常”的礼教过分强调社会秩序也约束了个体人性的发展。

然而儒家的存在自然是有理由的,中华民族在这么大的疆域里聚集这么多人口,加上延绵的时间又很长,如果没有一套群体生存的理念和智慧,那么人与人的关系将会很紧张,人和社会的矛盾也会很尖锐。所以说儒家的存在是生命延续的需要。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妙喻中儒家的粮食说也是非常有道理的,没有儒家,也就是没有粮食,人们就很难生存下去,这是显而易见的。

道家的成长历程也是这样。假如每个人都只是关心自身的洒脱,那么社会将会缺少一种发展的凝聚力,像一盘散沙。但是道家在儒家横行的世道得以生存,也就印证了道家隐逸、遁世的精髓帮助儒家减压的作用的合理性。

 下一页 [1 2 3]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