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8年06月第二十六期文章精选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西江读书报》>>2008年06月第二十六期文章精选>>正文
奥运:中华文化的传递与洗礼
2009-01-06 00:00  

奥运:中华文化的传递与洗礼


林鸿钦

奥运会不仅是国际体育竞技的赛场,更是不同民族参差多态的审美价值,文化观念、艺术视野相交融的舞台。对于中国,北京奥运会将是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并接受奥林匹克文化的一次文化精神洗礼。

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是中国申奥成功的一个重要筹码,我们承诺:“世界给我十六天,我还世界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化厚度拨动了世界人民的文化心弦。

一直以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国在异国人民的视野中披上了厚重的文化面纱而显得深邃、博大而神秘。然而,中华文化在大多数外国人眼中一直属于“马可波罗游记”式的文化符号,深层的文化则居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近几年,随着外国“中国文化年”的兴起,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加细腻、具体的感性认识。北京奥运无疑是中华民族的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有利契机,让世界透过奥运看中国文化的窗口。透过这个文化窗口通过奥运参与者以及其他传播媒介,中华文化将更好地进入世界的文化视野,文化厚度将厚积薄发,由自身的文化深度转化为文化力度,进而拓宽中华文化的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广度。当然,属于中华历史遗传的中国特有的文化心理则较难在短时间内让异国人民接受。笔者认为,打开了奥运这个文化传播窗口,由此产生的“后奥运”文化传播的力量亦不可小觑,或者说,这更是一个长远的更为开阔的窗口,更需要一种长效的文化机制的保障。我们必需避免中华文化的传播在奥运期强劲而“后奥运”期后劲不足的状况发生。

北京奥运的圣火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圣火传递遭破环时,我们奋起反抗;汶川痛,国殇时,圣火与爱心共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凝炼为不息的圣火。奥运还没开幕,世界已经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气度与文化力度。

奥运并不是主办国单一的文化独舞,而是不同的民族展示其民族文化精神的一道文化长廊。奥运除了体育竞技之外,推动其更长远流传并深入人心的是奥运文化的内在驱动,这是洞穿人心灵的本质的文化交流。奥运会的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奥运的文化融和正是其他运动会所无法比拟的,其参与的过程就是文化交融并形成奥林匹克文化合力的过程。其以体育竞技的形式促使文化交融的成果在主办国得到有力的彰显。

任何民族的文化体系只有在与其他文化体系的不断对话与碰撞中才能有质的突破,顾影自怜对于任何文明都是危险的文化行为,没有兼容精神的文化体系无法取得长足的发育。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世界大国的文化崛起无一不具有兼容并包的精神。中华民族的文化在“和而不同”的和谐文化方针中经过大浪淘沙而积淀起自身的文化厚度。这种兼容的文化心理在中华的文化历史扮演的角色无疑是有力的。

奥林匹克文化很大程度代表了西方的强势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兼容性对奥林匹克文化的吸收而促使中华文化进行反思,扬弃。中华文化“贵和持中”的中庸态度在现代社会往往显得不合时宜,因此,中华文化必须借此吸收奥林匹克文化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文化特性,将其融入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中。以此充实中华文化的文化内涵,形成软实力从而更好地指导中华文化的前途。

笔者认为,奥运文化的拓宽与交流的意义远远不止在于中国与外来文化的对话,更直接、深层的应该是来自中华文化内部的拓宽与交流,对中华子孙的普及。

长久以来,我国的体育文化在实质上与奥林匹克全民参与的文化理念有着巨大的错位,我国的体育文化并没有伴随着中国健儿在国际赛场的屡屡夺金而有了长足的进步。北京奥运将是普及全民奥运体育文化理念,健全中国体育文化的契机,有利于中国形成健全的体育文化制度,进而推动中华文化体系的健全。

中国有深邃博大的文化,但是长久以来焦躁、功利的文化氛围使得中华文化正在丧失承载其文化特质、精神的寓体。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在沦丧,濒临着文化灭绝。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得到有力的保护、传承,这是中华文化在顶着许多文化光环的同时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卖力地展示“国粹”、高雅文化的同时我们忽视了文化的源头——民间文化的保护,这使得我们的文化内劲不足。我们有历史文化,而那些文化也渐渐地成了历史。这种文化现状,中华文化在借助奥运契机向外传播、传递的同时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只是用于官方的外界交流、炫耀而无法扎根于民间文化土壤,深入于民族子孙心中的文化土壤,这将是一个悲哀的民族,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悲哀。保护、扶植弱势文化,这是奥林匹克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同时也是我们所必须吸取的文化精神,必须当担的对本民族弱势文化的文化道义。

北京奥运将会是中国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圣火的契机,同时也是中华文化融和奥林匹克文化,对自身文化的一次反思、调整并注入新的文化元素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文化之旅。北京奥运,我们在关注中华文化圣火传递的广度的同时,更应思考的是,我们应如何另中华文化圣火不灭而且更加耀眼、鲜活。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