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4-2005学年“主题读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主题读书活动>>2004-2005学年“主题读书活动”>>正文
警钟:“恩责”并重
2008-11-24 00:00  

2003国贸A(1)班 李 瑜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唤醒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几年前,欧阳菲菲以一首《感恩的心》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那时侯,多少人为之感动和震撼,感恩意识也在一时间如春风般吹遍了社会上的每一个角落。可是现在,经过几年时间的洗涤,人们的感恩意识已逐渐淡薄下去,有的甚至已经遗忘和丢弃。11月初,南京大学校园里贴出了一封署名为“辛酸父亲的来信”,控诉一些孩子只知向父母索取,甚至为了多要钱物不惜“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这一事件在网上几经流传,震动了整个社会,也敲击着人们的心灵。在11月11日西方感恩节到来之前,南京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的学子们发出倡议,希望成立中国大学生自己的感恩节。为了让辛酸父母不再辛酸,为了让感恩意识再度被唤醒,为了让人们更清楚地明白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除了要加强家长的反思和大学生的补救行动外,我们还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人的一生中,小而言之,从呱呱落地那时起,就一直领受着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首先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一个人的。

由此可见,“恩”这个字对于我们来说,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它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中国传统上有一句话:知恩图报。受人一点惠定当涌泉相报。有了知恩意识,人们就会产生另一种强烈的报恩意识——用自己的勤奋工作和无私奉献,来回报所有人的恩惠,回报这个社会的恩惠,就能有自觉地,无条件地为他人和社会付出责任感,而不大在乎自己是否吃亏,是否得不偿失。

 下一页 [1 2 3 4 5]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