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6-2007学年“主题读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主题读书活动>>2006-2007学年“主题读书活动”>>正文
悟《论语》精神 修良好素养 建和谐社会
2008-11-24 00:00  

今天,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号召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坚决抛弃与抵制那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的种种因素。这就尤其需要大力发扬“天下为公”精神。我们大学生应当身体力行,比如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多参加各种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多下基层多为有需要的老百姓服务,做到“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养成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道德情操,自觉舍弃个人小利,谋求国家和人民的大利。

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通过排斥多样性和个性差异来达到的社会和谐,只能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社会和谐。

人的一生,也就是处理各种矛盾的一生。对于这些矛盾,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不“过”,也不“不及”,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处理呢?想起前几年的“马家爵事件”,还有最近高校越来越频繁出现的宿舍纠纷事件,这些都是因为一些生活上的小事情的不能容忍而引发了激烈的冲突矛盾,对当事人和身边的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我们应该学习孔子的“和”的精神,有培养一种豁达的大度精神,宽容待人。好像我们提倡的“和谐宿舍”宗旨一样,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可是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就要有“和”的当代公民的精神,在生活上要懂得体谅对方,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这对我们的学习也是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的。

孔子认为“礼”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孔子讲:“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即认为只有通过“礼”的整合作用,人和人之间才能较少摩擦,化解紧张和冲突。在这点上孔子指出要“泛爱众”,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也就是说孔子主张爱一切人。主张 “礼之用,和为贵”, “均无贫,和无寡”,提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孔子看来,人与人之间可以有矛盾,但能够在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下达到统一与和谐,也就是说,“和而不同”的实质乃是强调矛盾的统一与均衡,强调通过对“度”的把握以获得人际关系的和谐。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