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6-2007学年“主题读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主题读书活动>>2006-2007学年“主题读书活动”>>正文
天道酬善,天道酬勤
2008-11-24 00:00  

——论现代公民精神的养成

04园林2班谭健华

从懂事到现在,我一直深情地爱着我的父母,内心由衷地感激着他们。在我的记忆中,他们勤劳俭朴,心地诚实,与人为善;对子女的爱是那么深沉和永恒,对家庭的责任是那么认真和负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著名诗人艾青在自己诗行里的真情流露。然而,我要说,父母对我的爱是那么深沉,这使我常感动流泪。我也常感恩于我的父母,是他们的善道和勤德默默地影响我,教化我,使我始终相信“天道酬善,天道酬勤”。我想,如果人们能够崇尚善和勤,现代公民精神的培养就有可为。

在个人道德修养方面,《论语》这部文化经典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仁”是它的主流思想,而“孝悌忠恕”是“仁”之本。孝是敬爱父母以及一切长者;悌是兄弟姐妹以及同辈的一切人之间的相互尊爱;忠是恪守自己终极从善的人格;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永恒的人道原则。在我看来,“仁”与“善”之间存在着不可瓦解的联系纽带,孝悌忠恕都是善端的表现。只要我们能够坚持好善,为善,与人为善,就可成为人人尊敬的仁人或善人。

仁善是人们内心真诚的微光。它不是一种情感状态,而是自我本质的真正实现。有了它,人们就有仁、义、礼、智、信的美德,就能够知礼,爱国,爱家,尊敬他人,热爱他人,帮助他人;就可以作为一个好领导,一个好公民,一个好父母,一个好妻子,一个好孩子,一个好邻居……从而表现出公正、博爱、谦逊、诚信、温柔和宽恕的美德。当这些美德应用到社会时,就可以形成一个有序的和谐整体,为人类带来利益,为世界带来和谐。

也许有人会问:那什么是善?在哲学和美学中一般理解为“合目的性”,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写道:“‘善’是对外部现实性的要求,这就是说,‘善’被理解为人的实践=要求+外部现实性。”这也说明,善,作为一种合目的性,总和功利、伦理、理想联系着。儒家认为:人性本来是善的,而且是向善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是中国传统蒙学丛书《三字经》的开头语,为广大人民所熟知。由此可知,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这也是古希腊人所谓的“人道精神”,但意义还要深远。对希腊人来说,他们认为身体的美与强健极为重要,相信身体的美丽与人的善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美德之梯只有在身体美与道德善的统一中才能达到最高点,因此他们设立了奥林匹克竞赛鼓励人们去达到他们的理想。诚然,这些理论都是人们站在他们所处的时代或立场所提出来的,是受到社会性和阶级性的局限。小时候,在看一些关于战争的电影片或电视剧时,我总会有同样的疑问:演员里那些是好人,那些是坏人?对于好人就赞扬,对于坏人就憎恶,而且内心总希望好人能够战胜坏人,当结果证明也是这样时,内心就会很满足,高兴得跳起来。在一个心灵如水的小孩眼里,“善”应该是美好的东西,而不是卑鄙,丑陋,贪婪和苟且。长大后,才发现人是非常复杂的,很难对一个人以好人或坏人来作为衡量标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以“善与恶”这一对伦理学范畴评价人的意识和行为,但现实证明,如果让人们自行判断发生在现代社会中的某些事情时,善恶的看法可能就不完全一致了,这反映了善恶判断的标准要求。即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有否大家都认可的善与恶?

 下一页 [1 2 3 4]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