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6-2007学年“主题读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主题读书活动>>2006-2007学年“主题读书活动”>>正文
做敏事敏言之人 弘和谐社会之道
2008-11-24 00:00  

——浅谈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和谐意识

06日语 许润生

《论语》中有曰:敏于事而慎于言。说的是求学之法。又有曰:人能弘道,而道能弘人。我认为,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作为一名大学生,更作为一名公民,我们不仅要敏于事而且要敏于言,这不仅仅是求学之法,也是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责任感、使命感的体现。所以,敏于事,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人能弘和谐社会道;敏于言,发挥言论的宣传作用,用和谐社会的和谐意识来武装人,改造人(即以道弘人),以此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达到和谐目标。

和谐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导和中心。“和”是中国儒家追求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的一种状态,又因为儒家成了中国人罢黜百家而独尊的学派,所以儒家的道术学说自然地!内化为中国人的道德、伦理和文化标准。所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便是一种最佳状态,即和谐社会。和谐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而人则是和谐意识的主体和根本。意识要先于行动走在前面,要强化和谐意识就要强化人们作为一个公民、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中心与主体的责任感、使命感,使这种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而且是潜思维方式;内化为人们的行为方式。所以,我认为,人们于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所应有的公民精神,不仅要敏事,而且要敏言,即相信言论的力量;不仅人能弘道,亦要道能弘人,即相信思想的力量。

一、君子喻于义

我国社会正处于剧烈的转型期,传统道德中“义”字当头的价值观收到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大冲击,人们稍不注意便走向惟利是图的歧途,而当这个精神从人们的道德构成中消失了之后,又怎能期望这样的人们来构建起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呢?可能有人会发问,古老的教条是死的,人是活的,而时代又是向前发展的,现代社会是充满物欲的社会,难道要用死的教条来束缚现代人前进的脚步么?不是的。首先,社会的转型时期是告诉发展的我国社会必定要经过的历史时期,,想要避开它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只能正面、正视它。其次,“义”的精神品质虽然古老,却未过时,因为这需要有社会责任感来促进公民个人去执行、去实践它,而这正是一个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精神品质。

二、言必行行必果

言而有信,行事必果。“人无信不立”自古被奉为真理的名言,而且放诸四海而皆准。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哪个社会背景底下,信义都是社会公民立世的根本、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信”所包含的精神实质便更显得重要和迫切。我们公民个人无信不能在社会上行走,处世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必

 下一页 [1 2 3 4]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