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4年11月第三期文章精选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西江读书报》>>2004年11月第三期文章精选>>正文
从“读懂一本书”说起
2008-11-26 00:00  

中文系姜文振

上大学以后,我的一位老师曾反复叮嘱我们:要读懂一本书。这句话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并成为知道我读书的座右铭。

古今中外的书籍浩如烟海,即使给我们几百次生命,也无法尽读。难怪庄子会发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慨叹。这里包含着知识浩瀚而人生短暂的真理。但他又说“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态度则未免消极。人既然活在世上,要安身立命,要建功立业,就不能不读书。但在有限的时光里,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却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想,那“读懂一本书”作为求学得道的不二法门并不过分,而对于那些在某个领域寻得入门钥匙并进而登堂入室的人尤其如此。

读懂一本书是说读书要有选择,不能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有人想尽读天下之书,却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因此,读什么书是头等紧要的事。我想,这要读懂“一本书”,首先应该是好书,是名著,是在某一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即通常所说的“必读书”。例如,《高等学校中文系本科生专业阅读书目》(100部)就应该成为中学学子必读书的首选。因为它们都可以成为这些学子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读懂一本书并不意味着要求人们在一生中只读某一本书,而只是说,在一段时间内,有重点地把一本书读懂读透。这样做一来可以避免精力的分散,二来可以保证思路的清晰。就拿语法学习来说,由于语法体系的分歧,各家有各家的说法。一个初学者如果上来就同时阅读各家的语法著作,试图掌握各派的语法体系;结果是非徒有益,而又害之,因为他此时非在读通一本书之后,有了比较清晰的线索,然后再阅读同类著作,就可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所以,读懂一本书,应该成为循序渐进式的学习的一条原则,同时也应该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精读”与“博览”不是互相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强调“一本书”是说读书要有选择、有重点、有次序,而“读懂”才是最终的目的。有些书只读一遍不行,要反复多遍。毛泽东就曾硕果,《红楼梦》至少要读5遍,否则就没有发言权。好的诗文要能够背诵。许多著名学者,作家,还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能够背诵整部的《古问观止》、《唐诗三百首》,真是令人钦佩不已!要读懂一本书,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不怕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勤想,勤问,勤查,勤记。勤想就是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勤问就是遇到疑难不放过,多向专家求教;勤查是多查工具书、参考书;勤记就是勤写读书笔记(或礼记)。总之,方法很多,不一而足。

真正读懂一本书,不应该是孤立的、封闭的。它应该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过程。鲁迅曾这样介绍自己的读书心得:“倘要看看文艺呢,则先看几种各家的选本,从中觉得谁的作品自己最爱看,然后再看这一个作者的专集,然后再从文学史上看看他在史上的位置;倘要知道得更详细,就看一两本的传记,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这些话实际向我们指出了由普通读者通向专门家的必由之路,至今对我们仍有启迪作用。一个善于读书的人不但能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能做到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并能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时的读书已不是简单意义重复式学习,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了。

以上说的是读书,其实人生也是如此。读懂一本书艰难,而做好一件事同样不易。她们都需要脚踏实地,而不是好高务远;都需要锲而不舍,而不是浅尝辄止。这些不仅是我们的读书准则,也应该成为我们的人生态度。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