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5年11月第十一期文章精选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西江读书报》>>2005年11月第十一期文章精选>>正文
沧海一勺哀巴金
2009-11-13 00:00  

沧海一勺哀巴金


岚影微漪

远去了刀光剑影,荒芜了古道边城,当我们走过那个理性晕眩的年代,蓦然回首,却是无限的苍茫。一千年一万年之中,光荣与耻辱,战争与和平,磊落与卑鄙,繁华与凄凉并存,在历史的舞台上,也始终演绎着耕牛的英姿。而每一种展现,其真正意义上的终结都是以人类记忆的湮灭为标志的。因此,人们便一次次地怀念,怀念曾经鲜活地存在过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物……

纵观汗牛充栋般的怀念或纪念性文章,我却不得不为巴金老人感到悲哀。毕竟,怀念是灵魂的祭祀,不在于言论,更不在于高调,而在于心底,它属于融化进入人的血液中,体现在人的行为上的一种虔诚的顶礼膜拜。“如今,这位饱经风霜的百岁老人,最终离我们而去,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文学的一个时代彻底终结了,而五四新文学的精神传统也在新世纪的初叶随着巴金的远去成为绝响。”(周立民《文学的激流永远奔腾》)踏着这一曲来自五四的绝响,老人似乎更希望人们在文化的原野上寻找到被人心完全冻结了的一份真;更希望人们在精神土地上的耕耘能够承纳一份收获;更希望能令惶惑的眼神流露出一份坚韧与刚毅……可惜,现实中的一切却从根本上违背了老人的初衷!于是,在此我不得不悲,不得不哀。

老人说:“我在写作中所走过的路与我在生活中所走的路是相同的。无论对于自己或者别人,我的态度都是忠实的。”也只有以忠实的态度来对待写作的人,其作品才能称之为文学,世人渴求的也正是这样的文学。我们“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众所周知,老人后期的散文集《随想录》真正地做到了直指时弊与人心,在明白如话的诉说中,给人思想以深刻的启迪和灵魂以极大的震撼。有人曾说,这些散文的最可贵之处不仅在于揭露鞭挞了“文革”的种种罪恶,更在于其深刻的“自审”意识,即在清算“文革”审判历史的同时清算审判自己,而这种自审意识是在鲁迅之后就基本绝迹的。但老人更愿意将它视为自己“无力的叫喊”,是一种无视外界的喧嚣的心灵述说,“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想不到,“讲真话”的呼吁本来应该是在迎接自己渐行渐远并无穷蔓延着蓬勃着的时代的,可是,现实却残酷地显示出讲真话的季节已经失落在商业化的骚动声中。文学的世界便跟着越来越走向式微,它逐渐放弃了曾经一度死死地以一代人的生命却固守着的许多品格,如思想的自由、精神的魅力和真诚的情感等等,这些属于文学本来最为尊贵的东西,已经从故事的云谲波诡或换汤不换药的花样翻新般的叙述中撤退了,剩下的是世俗与麻木的张皇失措。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