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5年12月第十二期文章精选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西江读书报》>>2005年12月第十二期文章精选>>正文
亲近诗歌
2009-11-12 00:00  

亲近诗歌


游思壁

我们这个时代,是需要诗歌的。

我这里所说的诗歌并不侧重于那些踏着秦砖汉瓦而来,那些穿过唐山宋水而来,那些乘着明月清风而来的古典悠远的古代诗歌精华,而是侧重于清新明丽的现代诗歌。

五四后的诗歌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困境。祖辈们在革命年代的政治狂热,父辈们在改革年代的物质狂热,我们在这个年代的青春狂热、传统反叛,一切的一切,都在成长的迷惘中,小心翼翼地梦想和求证,思索和感悟。而当文学商品化的大潮汹涌地向我们袭来时,我们的心灵顿时变得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特别是影视文学的异军突起,更使诗人们措手不及。在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等类型的作家群把创作方向的航船驶向了市场的港湾时,诗人却始终固守着诗歌心灵的一方净土,捍卫着诗歌家园免遭横流世俗的侵蚀,然而,庸俗的环境却使他们遭受到生存的尴尬。我们不禁会扪心一问,诗歌的生存与发展究竟路在何方?

到底,是什么使诗歌在文化、哲学、宗教、精神缺失的时代英勇挺身而出,而却遭受到生存威胁的残酷境地?是过于精明的思维已不适于欣赏诗歌的纯粹与抽象,还是无所不在的污染蒙蔽了我们的感官,无从感受诗歌灵性的飞羽?

诗人杨晓民曾经做了一个有关诗歌的感性诠释:“诗歌是语言的皇冠,它能用凝练含蓄的形式打开人们的心灵秘密和想象空间。”毫无疑问,诗歌有其独特的优势来打动读者甚至是诗人自己——语言的凝练、铿锵,节奏的跳跃、轻快,思想的淳朴、深邃,这一切便可以在某些特定环境里引起读者的共鸣。

有时一首诗歌,是如飞瀑一般的涌泻出来的,灵感之来,有如泉涌,源源不绝,永远具有那种长流无尽的气势。而这些诗歌,便是诗人对人生百态,对宇宙沧桑等一切在瞬间感悟的凝聚,思想自然而淳朴。如我的一首诗中写到的:“有人在路口找寻丢失的足迹/有人按足迹找寻迷失的自我/有人什么也没做/在风中静静地等待”。便是在生活出现迷茫,出现不可解读的密码时,对人生的一种无所适从的苍茫感的淋漓展露,每每重读它时,我都有一种仿如隔世的幻境,辛酸而温馨。

人生在世,时有俗事烦扰。待夜阑人静,点起久违的青灯,在灯火阑珊处双手捧起一本多年前的诗集,静静地聆听生命的感悟之音,也是乐事。最喜欢曲有源的《江南印象》,“青青的瓦脊宛如学子的仕帽/那瘦街窄巷/便是飘带或帽翅了//款步而来/有雨没雨/都把倒下来的雷峰塔/当一把纸伞/在腋下夹着//等一个娇柔的娘子/来借用”。只言片语,便把江南的那种清新秀丽的人文风貌,把江南的那情那事写得酣畅淋漓,使人赏心悦目,不禁有些许感慨和欣喜,也许会在“等一个娇柔的娘子/来借用”。

诗歌,就是这样,以它那种以星辰般摇曳的灵气来说服人,打动人,感染人。朋友,不要再为世俗的烦扰而愤慨不已,不要再因苦难的降临而抱怨人生,不要再因情感的失意而心灰意冷,亲近诗歌吧!进入诗歌的殿堂,你就会发现,原来诗歌如此优美,原来生活如此缤纷多彩,正如一位我所敬爱的学者所说:“天下滔滔,人欲横流,惟有诗歌能抵御物的诱惑,惟有诗歌能拯救堕落的灵魂,惟有诗歌能让躁动的心灵得到平静。”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