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6年10月第十八期文章精选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西江读书报》>>2006年10月第十八期文章精选>>正文
资本主义,潮涨自有潮退日
2009-11-09 00:00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田杨群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一章最后一句话写道:“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两个必然”。“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倾尽毕生心血而作出的最重要也是最富于革命性的理论创新。150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非但没有灭亡,反而随着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一些受过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孤立地、不分析历史原因而把发达的资本主义与生产力水平较低但前途光明的社会主义放到一起进行比较,于是对“两个必然”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产生了动摇。站在21世纪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正确认识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呢?笔者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一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在社会化生产条件下,生产力总是自发地要求人们承认它的社会性质,把它作为社会化的生产力来看待。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进步,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力的这种自发要求也随之越来越强烈,即“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而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是不可能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的。因此,根源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各种矛盾、冲突和危机也就无法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来解决。要解决这种种矛盾、冲突和危机,就要像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只能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因而也就是使生产、占有和交换的方式同生产资料的社会性相适应,而要实现这一点,只有由公开地和直接地占有已经发展到除了适于社会管理之外不适于任何其他管理的生产力。”社会化的生产力,客观上要求建立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特别是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全球信息网络的形成,使得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扑面而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以科技的全球化趋势为先导,以跨国公司为主要驱动力,以全球规模的世界市场为纽带,以自由贸易作为发达国家胁迫发展中国家的新形式,其规模和速度均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与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相适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了多方面的调整。这些调整措施包括通过各种法规,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增强了国家对经济的调控;通过股份制、证券交易等,促进私人资本向社会资本转变,加之通过国家的管理和调控,缓解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对社会分配进行了适当的调节,对高收入者通过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累进所得税等予以限制,通过征收遗产税化私有为国有;与此同时对低收入者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工人的权力予以适当重视,通过制定工会、工人工资、劳动环境、工作时间、工作年龄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人有关权益予以保护。这些新变化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现代社会生产力总体上还是相适应的,仍能以较大的容量包容生产力的发展,并引发一次次科技革命。但是,能否以此说明当代资本主义改变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呢?回答是否定的。

首先,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无论怎样进行自我调节,都只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补充,没有也不可能动摇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主体地位,反而是为维护和巩固私有制服务的。因而这种种新变化都只是“量变”而非“质变”。例如资本主义的国有经济,实质上是全体资本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不过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个变种。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只要政权在有产阶级手中,那么任何国有化都不是消灭剥削,而只是改变其形式。”

 下一页 [1 2 3 4]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