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7年03月第二十一期文章精选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西江读书报》>>2007年03月第二十一期文章精选>>正文
从古典说起
2008-12-09 00:00  

从古典说起


陈晓光

对于古典的文学著作,历来都是倍受人们关注,也从不缺少学者的研究。近几年,文坛上更是出现了一股以研究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三国演义》为主的古典文学热潮,从去年刘心武的《画梁春尽落香尘——解读〈红楼梦〉》的红热,到今年《易中天品三国》的三国热,闹得学术界沸沸扬扬,终日难以安宁。

无论是刘心武的红热,还是易中天的“品三国”热,它们所形成的影响力是毋容质疑的。尤其是今年的易中天“品三国”热,已经成为了人们当下频频谈论的话题,就连在我们日常生活用语中也出现了“麻辣三国”“超级教授”等的派生词汇。人们对于易中天的吹捧,几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易中天一度出现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成为文坛上的新宠儿,紧跟在其身后的是一批新忠实的追星一族。人们称这些为“易粉”,或“粉丝”。更令人惊讶不已的是,竟然有人还打出了“嫁人就嫁易中天”这样的旗号。这不可以说不是当代文坛的一大奇观,让人惊讶不已。

当然,在易迷们狂热追捧易中天的背后,同时也传来了学术界不少极力反对的声音,这其间固然不缺少一些分外眼红的抗议者。易中天原是厦门大学的一名普通教授,却在转眼间成了大众眼里的超级偶像明星,无论是对于他本人,还是其他人而言,或多或少都是有些意想不到的成分。面对着名利双收的易中天,我们无从得知他是否在惊喜中津津乐道,唯有他本人才是最清楚不过了。他毕竟远离我们三千万里路,就算我们最终能够见到他,也是很难问出一个终究来。

熟是谁非?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应如何看待呢?细究其缘由,也可略知一二。在当今百家都可以争鸣的学术界里,这也算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因为这个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时代,稍有些许文墨的人,都可以在文坛上玩弄几分。我们不难发现,一直以来,都会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学者,为了突破前人观点,他们一味的追求标新立意,哗众取宠。他们写出的文章,上面往往是裸露着强词夺理的观点,甚至是不惜曲解作品文本中的原意,而凭借自己主观的意愿空造历史事实。但是,再看易中天品三国,他们在有些相似之余却还有着很大的区别。易中天成功了,他创造了奇迹,至少达到了众多人的认可。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易中天从自己的角度去解读,他是属于一千个读《三国演义》者中有一个,解读出属于他自己的《三国演义》。他的独到之处,是他通过了平民化的语言,去阐述出三国里各种人物各自复杂的心理变化,性格特点,解读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拉近了我们平常百姓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他把古典文化活生生地再现在出百姓的面前,让古典文学走向了平民化的道路。然而,许多学者,也是正是由于看到了这一点,纷纷指责易中天,怒叱他糟踏了古典文化的精髓。因为《三国志》作为着记载民族文化的一段历史,应该崇尚学术性,要注重学术的规范性,是实属不应以这样的方式来读解的。

学术的争论,原本是一件很好不过的事。但是在文学史,文人彼此相轻,早就已有了很久的复杂的历史因缘,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的文人都沿袭着这么一点,这或多或少都会有所表露。他们相互之间带有巨大的偏见,只会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别人则尽是短处。但是,偏见或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拥有偏见而又拒绝反省,那才是真正的无奈!易中天反对者的群体中,也许并不是没有这样的人,可能性也是不小的。争鸣固然是可以,但争吵就不好了,以免伤了和气而大动干戈。

易中天与《品三国》所创造的奇迹,今已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说,是《品三国》造就了今天的易中天。他之所以成功,关键是他选择了独特的解读方式,迎合了大部分人的阅读视野。这归根到底,是在多种存在中选择的结果。如果他不是选择了这样的方式,恐怕则就可能存在令一种不确定的可能,那今天在人们面前的就是另一种版本的易中天了。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