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8年11月第二十九期文章精选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西江读书报》>>2008年11月第二十九期文章精选>>正文
他年代的爱与人性
2008-12-23 00:00  

他年代的爱与人性


——浅析《绿化树》主人公的人格变化

韦珍娜

弗洛伊德认为:人,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是潜意识的结构部分,是所有本能的大本营,它与生俱来,为最原始的部分,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理性的,是意识的结构部分,处于本我与外界之间,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来活动,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内心的道德检察官,为人格发展的最重要部分,它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

在张贤亮的《绿化树》中,主人公章永璘始终徘徊在本我与自我,自我与超我之间。

“本我”迫使章永璘这么一个生于官僚资本家大家庭的,“在课堂上去给学员们讲唐诗宋词”,或是“在我的书桌前读心爱的莎士比亚”的热爱文学与艺术的诗人,不得不沦落到只能像禽兽那样本能地生存的地步,为了满足“本我”的生存欲望,章永璘不得不谄媚,讨好,嫉妒和耍各种各样的小聪明。这一切皆出于一种无意识的本能行为,可以说,白天的章永璘完完全全是由“本我”支配着的,为了活着而活着,无所谓高尚与低下,无所谓纯洁与肮脏,无所谓精神与物质,更无所谓堕落与反抗。

然而,每当到了“寂静得使人以为世界离开了自己”的夜晚,“自我”让章永璘又不得不清醒起来,把一切丑陋,鄙俗的现实赤裸裸地展现在眼前,正如小说中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在黑夜,白天的种种卑贱和邪恶念头却会使自己吃惊,就像朵连格莱看到被灵猫施了魔法的画像,看到了我灵魂被蒙上的灰尘,回忆在我的眼前默默地展开它的画卷,我审视这一天的生活,带着对自己深深的厌恶,我颤栗;我咀咒自己”。这里的“我”不再是白天的“我”,是什么让他如此地厌恶自己,是什么让他感到颤栗,甚至让他咀咒自己?是自我。是审视他自己一切行为的自我,是让他觉得“虽然自由了,但仍觉得并没有落在某一处实地上,相反更像是悬浮在四边没有着落的空中”的自我。

而当“本我”的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章永璘又似乎是一个“正常”的人了,小说中多次描写到在章永璘的肚子填饱以后他那无边无际、丰富奇异的联想,海喜喜那忧伤而辽阔的歌声,使他联想到开拓疆土的英雄事迹,使他能够尽情地在诗歌艺术的海洋里遨游。

在马樱花出现之前,也就是在他经常要忍受饥饿折磨的期间里,章永璘就是在这种“本我”与“自我”之间游荡,没有“本我”,他他无法在肉体上生存下去,而没有了“自我”,便真正地无异于禽兽。

马樱花出现之后也便是他的“超我”开始隐现的时候,马樱花使章永璘不必再为了满足“本我”的欲望而遭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但给他带来了另一层精神痛苦——良心的责备与道德的谴责。

在小说的第二十六节中,“超我”让章永璘清楚地认识到了“我表面上看来像个苦修苦炼的托钵僧,骨子里却是贵公子落魄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是他不能接受的,因为正是这种鄙俗的“依赖”让他把施恩者毒害了,“公子落难,下层妇女搭救了他,他只要一脱险,马上就想着占有这个妇女,并把这种举动当作一种报答”,这是一种多么恶劣多么羞耻的行为,他想祈祷,他想忏悔,他甚至想死,是“超我”在监察着他的行为,他本能地想把这份爱捉住,然而又逃不过面对让他敬佩与同情的海喜喜时内心的谴责,但他不断地告诫自己“要超越自己”,于是之前内心的一切矛盾、犹豫和惶恐又在刹那间荡然无存。只是他仍然说不清他跟马樱花的关系,“自我”又让他意识到他只是生活在马樱花的怜悯与施舍下,但又让他萌生了马樱花根本配不上他的念头。后来,当海喜喜准备离开并劝章与马结婚的时候,章一方面受良心谴责要把马还给海,另一方面又认为这是对马的背叛。而在最后,在章的求婚被拒之后,他才清醒地认识到:有限的爱情要求占有对方,无限的爱情则只要求爱的本身。

作者在小说中对章永璘的心理历程作了细微入致的刻画,让我们看到他那徘徊在“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矛盾,而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在人格的复杂与变异中看到一种超越与升华。

相关链接

张贤亮被公认为是“社会主义的理性主义者”,他选择的大多是并不新鲜的“落难”知识分子与善良能干的劳动妇女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知识分子向劳动人民的忏悔。《绿化树》是反思文学“右派”文学的代表作,其中的女主人公马缨花是当代文学史上最鲜活的女性形象之一。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