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3-2004学年“主题读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主题读书活动>>2003-2004学年“主题读书活动”>>正文
道德与处世
2008-11-24 00:00  

《道德经》第八章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看来一个好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发展是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启蒙教师。家长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语对子女都有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父母是引导孩子的光源。父母能从多种不同角度影响孩子的成长,包括道德观念。它的有意或无意的教育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社会化过程。孩子们会耳濡目染父母的行为,承袭父母的品格.许多研究都表明,榜样对孩子的社会化有重要作用。试想,一个家庭中,父母专干危害社会,危害他人,损人利己,肆意忘为,践踏社会道德规范的事,其子女将会是怎样?这里有三句俗语,不知是否适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有那样的父亲,有那样的儿子。要想对子女育德、推善,首先这个家庭必须是有道德的家庭。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深刻地指出: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适合道德的,那末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合乎道德。一个只有合乎道德的婚姻家庭才是和睦的、经得起考验的。当今社会需要的是这种家庭。而反对那种搞婚外情、包二奶的行为。这种行为无论从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看,还是从约定俗成的内在方面看都是不道德的。这样的家庭会受到周围人的侧目,不利于这个家庭在社会的存在,不利于与周围人的交往、生活,更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成长,甚至影响孩子的道德价值观。一个家庭如果缺乏必要的道德范导,则往往容易与感性欲望的片面追求相结合,从而导致感性的放纵。《廊桥遗梦》中的女主人公弗朗西丝卡尽管出了轨,但最终还是格守了社会伦理道德。教育了子女回到他们的家庭论理道德中来。主人公那发乎情,止乎礼义的道德模式和向往正是对中国儒家道德文化思想的注意。

为人父母应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应从小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以身作则,熏陶孩子。这样才能使孩子更好地立足社会,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有德之人促进社会的文明,推动社会的发展。

三、一个国家——要德治、和平

一个国家以什么样的方式立足于世,才能更好的存在,才能得到拥护和支持呢?我想最起码的是保证本国的稳定与安全,并在此基础上没有危及别国的稳定与安全用个词来概括就是需要——和平。和平是世界存在的理由,也是国家立足的前提,而和平的实现离不开。《道德经》第三十章讲: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道,不道早己。可见,早在我国古代就意识到的重要。而就今天的事态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与中国。一个横行霸道,强权政治;一人以德治国,推行人道。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