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3-2004学年“主题读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主题读书活动>>2003-2004学年“主题读书活动”>>正文
网络时代呼唤道德重建
2008-11-24 00:00  

网络中人性善良的张扬,是网络时代人的情感的感化,而人的善性使得虚拟的网络具有人的情感因素,使网络人性化。随着网络的发展,现实与虚拟将可能整合为一个非物质意义的整体,而不再是一个二分的世界。当虚拟的网络发展为一个与现实相形似的“实体”时,网络中的道德再生将对现实的人们予精神的内在监督,形成现实人的道德惯性,获取网络发展对人的合理化。当实现这一结果时,道德的重建也就发挥了它应该发挥的作用,人的善性也将在网络与现实中亘古永恒。

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积淀的道德,无不散发着其特有的精神气息,中华民族在传统道德的倡导与实践中,实现了民族的发展壮大。道德修养在民族的社会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提供了精神的传承。网络时代“存在一个道德政策的真空”,对于具有丰富素养的中华民族不应是一个障碍。道德与科技的互动,应是网络时代的主导。网络的超时空性与人的思想的超时性,决定了网络时代需要道德的支撑。

网络带给我们许多方便,也使我们面临模糊道德标准的可能,但这都不应归咎于科技的失败,“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利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网络亦如此。网络时代的合理化,需要人的主体的完善,需要道德的支撑。

          

  

参考书目:  

     1、《现代伦理学》,王正平,周中之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8.

     2、《道德天下》,宋书通等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7.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