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6-2007学年“主题读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主题读书活动>>2006-2007学年“主题读书活动”>>正文
论古语今创和谐
2008-11-24 00:00  

1、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个体与群体和谐。过去,有人把“天人合一”视为一种落后意识,总喜欢把人类喻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造物,喜欢宣扬人是凌驾于自然界其它生物之上的主人,人类拥有主宰其它生物的生杀大权。因此,人类经历了一段苦难历程:“人口过剩”、“环境恶化”、“资源短缺”……这一切不得不让人们回过头来,仔细寻思一下:我们的道路是不是走错了?尝过环境破坏的苦头后,人类终于认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和平共处。当今世界面临着三大危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于是乎,“保护地球”、“与自然和平共处”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呼声。

2、人人合一:即是人与人之间要和睦共处。《论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它把对“和”与“同”的不同态度作为判定“君子”与“小人”的标准。而这句话正好准确地揭露了社会上两种人的处世态度:作为识见洞达的君子,能够在正视客观存在的前提下“和而不同”,即正确认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而求取社会政治的发展;与此相反,小人则无视矛盾的客观性,“同而不和”,依附强权,屈从专制,压抑不同意见而把社会政治引向危殆。因此,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既要学会认同别人观点的存在,又要保留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要一味迎合他人而失去自己的独特的个性。假如我们都能在接纳别人的同时,保存自己的特色的话,我相信,这个社会的和谐之日指日可待

3人群合一:即是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容。在现今社会中,我们不得不承认:虽然我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升,可是由于种种不平等的因素,许多人并没能从经济发展中得到益处,反而却不得不承受生产发展对环境破坏的恶果以及社会贫富分化造成的巨大生存压力。孔子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和谐的社会应该是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获得公正、平等、合理的发展机会,如果在这个社会上,只有社会精英群体才具有发言权的话,那么弱势群体的存在不是只能作为精英分子的陪衬吗?因此,我们应该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才是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应该是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从中受益,从而达到社会成员对整个社会秩序的自然认同,并形成富有亲和力的社会文化心理和社会发展牵引力。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6 7]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