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6年4月第十四期文章精选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西江读书报》>>2006年4月第十四期文章精选>>正文
人文精神在当代
2009-11-10 00:00  

宋韵琪

从上个世纪人文精神大讨论以来,“人文”一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似乎成为一个最有水平深度的生命理念,以一种贴近人的亲和姿态融合于各个领域。但在我们不断地强调生存意识和生命价值的同时,“人文”也好象变得逐渐空泛和虚无起来。什么才是一种真正的人本关怀,谁也说不清楚,只能在它的概念边缘作出一些梳理和阐述。特别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精神和文化虽然一再被提出强调,但作为人的思想支柱的文明崇拜已在现代锐利的眼光笔触中慢慢萎缩了。人们厌倦了传统压迫束缚下定格式的文化传承方式,又对文化的内心舒张能力怀有不自觉寄望。于是,在对精神栖息地的追溯探寻中,他们陷入了一个信仰的怪圈。

中国知识分子似乎都有着一种“通病”——一种对时代文化现象的敏锐和傲气。这种东西让他们能够以理性的目光看到现实的背后,又忍不住对之进行无情的批判,尽己所能地深入挖掘揭露。可是当他们把所有都看清了,批完了,一种对自己生存世界的绝望感情也悄悄萌发。权力的主宰让人对所谓的文化灰心丧气了。周作人曾经说过,“文人对现实感到苦闷时,往往会翻古书”。的确,以前中国的知识分子总是以华夏上下五千年文明为傲,在中国人心中,我们的社会无论多么无理,我们总有过辉煌的历史,我们可以不相信现代作家的无病呻吟,但总可以相信四大名著,老庄孔孟,史书列传吧?于是,他们怀抱着在绝望之前的一线希望去追根溯源,企图在古籍竹简的碎片中找到拯救现代的痕迹,找到心灵的寄托,找到一种可以相信的东西。但在探求中,他们心寒了。就象近年来很多作家攥写的书籍那样,他们发现原来我们中华一直传承的儒家思想是束人以礼,缚人以教的心灵毒物,他们在孔老夫子的礼乐传统和仁义思想中,看到的,并不是宋代大儒朱熹所宣扬推举的治国安帮之策,而是在以安抚温和形式为表面掩饰的非武力镇压,是一种精神上的俘虏和压抑。老子的以柔制刚,以退为进的博大哲学也是令人难以信服的委屈后退,逃避矛盾,远离现实,以闪避的方式代替真正的解决……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丑陋的中国人》,王晓明的《追问录》等等,这些在对历史、名人、名著的探究的过程中所发出的反问声音一浪高于一浪。其实,在这些自信地对中国传统的质疑声中,不单单包含着被欺骗的愤怒,我觉得,这里面更多的是蕴藏着一种无奈和惊恐,是对信仰危机的战栗。在对古人、权威的失望中,他们内心隐隐产生着对前路去向的更深层次彷徨。我们还可以信什么?这个简单而又深重的话题,这个文化发展最后的问题,让无数的知识分子无所适从了。

 下一页 [1 2 3 4]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