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6年11月第十九期文章精选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西江读书报》>>2006年11月第十九期文章精选>>正文
敢疑善解与漫骂乱批
2009-11-06 00:00  

而最令文人痛恨的便数“文人相轻”的“溃藓之地”——漫骂乱批。后世的“文人相轻”,就像沈从文说的“即是想异己者用一种琐碎方法,加以无怜悯,不节制的辱骂。”

鲁迅 先生曾经在去世的前一年,即1935年连续写了七篇关于“文人相轻”的杂文,后来收录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其文对“文人相轻”现象的把切,深刻得令人叹为观止。

从鲁迅 先生的“文人相轻”七论中可以注意到,三十年代的上海实际上已流行多种漫骂乱批的旁道。像“自己先躺在垃圾里,然后来拖敌人”,即“我是畜生,但是我叫你爹爹,你既是畜生的爹爹,可见你也是畜生了。”美籍华人夏志清,他论中国现代小说,因盛赞鸳鸯蝴蝶派和西风派混血的女作家张爱玲,使之与 鲁迅 先生并起并坐,把 鲁迅 先生拉到一个不伦不类的境地,这大概也就是金圣叹说论的“背面敷粉法”,与“畜生”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有只用匿名或者由“朋友”出面给予“敌人”以批评的“相轻”术;还有“诨名”相轻术,给你起个“诨名”,有如“无政府主义者”、“利己主义者”等等,而且“时时改换,个个不同。就是你跑到天涯海角,他也要跟着你走,怎么摆也摆不脱。”当然还有许多,这里就不赘说。

发生在1999年的“王朔战金庸”一下子就成了文坛的焦点。学者朱健国盛赞王朔,认为“王朔批金庸,其真意是要奋勇打破中国文坛批评的等级制与门户制!”用了强烈的感叹语气,其实这并不是真相,这只是王朔穷极一时的恶习,是一种“小器易盈”的表现。王朔当初诚心恳恳地准备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无奈读到一点点皮毛就过把瘾死了,没有耐性读下去了,然后绘声绘色地“讲述”金庸的小说如何难读,缺点如何多之类的“肺腑之言”。其实他根本就没有资格批评金庸,而这绝对不是因为他的“等级”。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王朔连考究都没有来得及,如何谈论发觉纰漏?实际上,王朔的批评更像一种变相的人身攻击,好在人家金老有大师的气量,不予计较,只剩王朔变为跳梁小丑了。

细细想来,以上种种虽也算得上是“文人相轻”,但与最初曹丕的阐述恐怕已相距甚远,未必是真正意义的“文人相轻”,或是该理解成广义上的“文人相轻”了。那么到底,“文人相轻”是福是祸?其实文坛上的事情,正像事物的消长,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在正与邪的不断的相互“相轻”之中,文化才能不断得以流传。临了,借用 鲁迅 先生一句话:“至于文人,则不但要以热烈的憎,想‘异己’者进攻,还得以热烈的憎,想‘死的说教者’抗战。在现在这‘可怜’的时代,能杀才能生,能憎才能爱,能生与爱,才能文。”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