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7年03月第二十一期文章精选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西江读书报》>>2007年03月第二十一期文章精选>>正文
社会主义及其历史辩证法
2008-12-04 00:00  
程,完全有不断犯错误、不断受挫折的可能。但是,由于对马列主义作了教条主义的理解和主观片面性,苏东社会主义模式处在资本主义重重包围之中事实上已经失败了。应当指出的是,苏东失败并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失败,而是一种特定模式的失败。除了以上分析的原因外,还有其特殊的原因。一是建立了以高度集中为特征的经济体制和以高度集权为特征的政治体制,用行政手段来组织和发展生产,限制商品经济和市场竞争,反对同资本主义世界进行经济交流,使得国家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在贫穷落后之中,造成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失望、质问和怀疑。二是执政党的自身教条主义、个人专权和特权腐败盛行,致使党内民主遭到践踏,监督机制名存实亡。更为严重的是,苏联把这种模式作为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强行推广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窒息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活力。三是改革偏离了正确方向,导致社会主义制度全线崩溃。从 50 年代到 80 年代,前苏联进行了多次经济改革,但在前苏联意识形态的束缚下,改革不可能突破计划经济的制度框架。在几十年的改革讨论中,虽然不断有大胆的、要求大幅度引入市场机制的改革设想,但囿于意识形态和宪法秩序的藩篱,实践中根本不可能推行,甚至哪怕是试验。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在其“加速战略”受挫后,转向政治领域的改革,推行民主化、公开性和人道的社会主义改革,在政治体制改革中搞所谓的“民主化、公开性、多元化”,简单引进西方政治模式;在意识形态领域背离马克思主义,引起思想混乱。 1987 年戈尔巴乔夫系统阐述的“新思维”和 1988 年苏共 19 大的决议是苏联改革进程的转折点。在联盟与共和国的关系上,戈对煽动独立、分裂国家的活动也是采取容忍和妥协的错误态度,先后四次失去关键时机,没有采取挽救国家的果断措施。他的“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理论的实质是否定阶级利益和国家利益,对西方瓦解苏联社会制度、分裂联盟国家的战略与阴谋麻痹而无警惕性。对此,布热津斯基早在苏联解体前就作了透彻的分析,认为“戈尔巴乔夫在改革过程中已逐渐走上了修正主义道路”,苏联正在放弃的不仅是斯大林主义,还有列宁主义,两年内苏联将不再存在一个共产党组织, 5 —— 10 年内苏联将不复存在。历史的发展完全被他所言中了,并且进展的速度比他预测的还要快。

在探索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的社会主义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的社会主义也出现过失误,“大跃进”、“共产风”、“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同样要我们认真总结和记取。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失败的教训也是宝贵财富。在众多经验教训中最为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二是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经济制度方面,就是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在政治制度方面,就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在文化方面,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就是要大胆进行制度创新,不断完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