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3-2004学年“主题读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主题读书活动>>2003-2004学年“主题读书活动”>>正文
高校加强消费道德教育的对策思考
2008-11-24 00:00  

开辟多样的消费道德教育途径。

1、教育方法的灵活性,使消费道德教育工作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充分尊重、理解、关心学生的成长,组织学生进行激烈的消费道德讨论和辩论,使各种道德观念交锋、碰撞,从而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辨析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强化大学生对消费道德问题的进一步深入思考。

2、要着眼于具有行为驱动力的道德情感的培育,可以通过观看激动人心的电影、电视或者深入贫困地区考察,甚至创设某种设身处地的情景来培养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情感。

3、要充分发挥学校社团的重要作用,开展多种有益的消费教育活动,如开展消费问题研讨会、消费知识竞赛或有奖问答、消费鉴别与鉴赏、消费投诉与实践活动,还可以成立各种节俭组织(如“爱心基金会”、“一元钱行动”等)。这些都有助于消费教育落实,在校园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在中小学教育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生与家长的配合,但是高等教育阶段,很少有人重视学校与家长的配合。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都是远离父母求学,并且都有了自己独立生活的倾向与能力的这一特殊性,对学校与家长的配合提出了难题。因此,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把其子女在学校中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及时告诉家长。要家长明白其子女在学校的状况,并针对此,与学校共同努力促进大学生的成长。

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学校要针对学生的状况采取具体的措施。尤其是对生活条件较好的学生,要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据某调查显示,41% 的学生的消费观念受周围朋友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同龄人之间消费观念的相互作用对个体消费行为无形的巨大影响。加强对生活条件好的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引导,无疑对那些家庭条件不宽裕的学生带来好处。而对于家庭经济不好的学生,一方面要从经济方面关注他们,另一方面要做好其心理辅导,使他们远离“盲目攀比”的心理影响,避免“打肿脸充胖子”。

学生在假期期间,家长要担负起教育的责任,针对子女在学校的表现,采取具体的教育措施。首先,家长自身要有一个健康的观念。因为据某调查显示,有42%的学生的消费观念受父母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家长的以身作则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重要性。其次,家长不仅仅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子女看待,还要把他们看成朋友,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个体。孩子也应把家长看作自己的朋友。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家长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消费行为。因为在家庭中,身教重于言教。

在学生的消费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学校、家庭的教育影响不可或缺,当然,社会教育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如何切实、辩证、高效地把握、协调与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以期产生理想的整合效应。

 

 

参考资料:

李蓉:《过度消费的伦理文化缺陷》,《道德与文明》1997年第3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434

③《论德育个性价值取向的缺失》,《教育探索》 2003 年第 11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