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6-2007学年“主题读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主题读书活动>>2006-2007学年“主题读书活动”>>正文
引领社会和谐的论语精神
2008-11-24 00:00  

二、《论语》体现和谐之美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这里的“和”指调和,和谐,协调。可见孔子在千年之前便和谐之美和谐之重要性。

 我细细琢磨着孔子的这番话,感到好得恰到其处,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它,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其合理性。

 拿上文和谐的事例来说,“全国千强镇” 同和街道的居民明白和谐的重要性,积极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特别需要提出的是:这种氛围是广大居民在自发基础上形成的。在广大居民自愿实践的同时,也促使同和形成了一种凝聚力,这是关怀人、帮助人、教育人的人文精神文化结晶,这种精神不仅为当地人所接受,甚至还成为吸引外商长驻同和关键所在,这种人文精神也为同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动力。

 然而,席世国成了我们的反面教材。席世国为了一己私欲,出卖祖国。孔子说过,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行的。面对麻木的席世国,不能再用道德来节制他的行为,于是我们动用了法律,出卖祖国的席世国最终被我国家司法机关绳之以法。正是用法律的强制性来果断痛击社会上不和谐的声音,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论语》的时代虽然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我们的身边随时可见《论语》“和”的影子。论语精神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公民精神。《论语》像风向标,引领社会和谐发展。可见《论语》与和谐社会密切相关。但社会上却仍存在各种不和谐的情况就其原因,本人认为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三、不和谐的原因

1、人的个性发展

随着社会高速的发展,西方的思想逐渐渗透到我们当中。不少人卷了发,不少人拉了发;在穿着方面,青年人为了突出个性,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有性格方面,“酷”、“炫”成了主色调。从社会的多元化来看,这些变化无疑是件好事;但是每个人的品味不同,性格不同,价值观不同,这些往往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

2、功利性目的

我们身边总会出现这么一种人:他们做事是否能得到实惠;为了达到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为代价;处处只讲功利,藐视精神文明。正是因为存在这么些人,我们的社会才会有不和谐的音符。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翻译为现代汉语就是:品德高尚的人明晓道德,品德低劣的人明晓利益。孔子说得很对。我认为,和谐与道德有很大的联系:因为如果一个人有公德,即使不知道和谐的内容,但他的一言一行往往都会符合和谐的要求;如果一个人没有公德,即使他很了解和谐的内容,他的言行也不一定符合和谐的要求。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6 7]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