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6-2007学年“主题读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主题读书活动>>2006-2007学年“主题读书活动”>>正文
《论语》精神 流芳百世
2008-11-24 00:00  

公民有其道德准则,如孔子所说的“仁”,修礼善行,学会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关爱被压迫剥削的劳动群众,并在待人接物方面礼善好施,那社会就会和谐统一、安定有秩序。

当然孔子的“仁”是封建等级社会的“仁”,惠民的最高标准是“博施济众”,即普遍地给人民以侍实惠,使大众都过上较好的生活,符合周朝的统治者“敬德保民”的主张,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缓和各方面的冲突,使社会归于安宁。但作为“为仁之方”的推己及人的恕道,它的推行是不平等地进行着的,是按人们不同的社会地位来进行着的。因此,所谓的公民道德,在不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只是为了维护封建的和谐社会而已,仁和爱的观念,就是自觉或不自己地掩盖了封建等级社会内部的不平等阶级关系,这都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系的。

孔子强调的个人品德修养,不仅在当时是深入人心的,而且在现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有有助于加强社会凝聚力,为社会中个成员协调、互助、合作建设新时代的社会起了精神支柱的作用。

二、重义轻利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义不是一个特殊的道德规范,而是指一般的道德律令。义即是道德,即是善,他认为君子要理解义是什么:“君子喻于义。” (《论语·里仁》)为人要以义为本:“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并反对“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论语·卫灵》),主张“行义以达其通。” (《论语·季氏》)

“养民也杰,使民也义。”这一论说合乎“合人”思想。(《论语·宪问》)而对于“言必行,行必果”,孔子又说:“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成人矣!”“见危授命”即既然身为负责人,为大家做事,就必须要能做到临危时勇敢接受任命;为达成任务,宁可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而且平时所水哦的话,不管经过多少时间的考验、河等环境的考验,纵然海枯石烂,纵然沧海桑田,依然言行一致、不负众望,言必行、行必果,说得到就一定做得到。他反对“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主张“行义以达其通”,也是这个道理。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所谓的见义勇为,包括勇于行仁、改过等,认识到在危难之时应挺身而出、勇于涉险,方能成大仁、行大义。孔子又说:“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论语·阳货》)因而必须“义以为上”,使勇受义统率。如能达到这种道德的贤达之士,就是君子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彰君子修养的成果,确实有近之先觉者(如共产党员及所有先进人物)应该学习、借鉴和继承的地方。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