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6-2007学年“主题读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主题读书活动>>2006-2007学年“主题读书活动”>>正文
《论语》精神 流芳百世
2008-11-24 00:00  

三、好学促德

孔子认为,人要修身、治国、平天下,光靠口头讲是不行的。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首先就要对道德观念特别是“仁”有正确的认识。孔子主张:“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即在学习中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在日常礼仪中,体会其精神,从而上达到“孺人”的境界,将所学的道德修养融合贯通在日常行为举止中,方能做到“仁者安仁”。(《论语·里仁》)

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能只限于知道仁,更要学会仁,好仁、乐仁、安仁,把仁作为自己的人生观,行仁则安乐,不行仁则不安乐。孔子还认为,要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仁、礼,乃至终生坚持仁、礼,不仅要有坚强的意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而且要有好问钻研的精神,“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为学》)孔子又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仁、礼、信、直、勇、刚等都是美德,但如果不学习其内在的精神实质,比度量其精神内涵,而一味讲仁爱、重承诺、逞果敢……那就会使事情走到极端,变善为恶、变好为坏。而孔子能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是因为他不断地学习,从学习中不断吸取知识的源泉,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涵养,完美自己的道德修为。在修养的功夫中,孔子很重视自我省。他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又说,“己矣乎,吾未见能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论语·公冶长》)又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论语·颜渊》)他主 张看见 君子行为的贤人达士,应该检查自己的不足,以学习别人的长处;看见别人有与自己同样的错误,就要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检查,才会尝到学习道德的快乐。他也是这样做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孔子又认为朋友间的相互影响,对自身修养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主张里仁,即与仁人住在一起;认为“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论语·季氏》);“朋友切切锶锶”,(《论语·子路》)即友之间应该相互批评,才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特别是“就有道而正焉” (《论语·学而》),即在道德高尚的人那里才能学得匡正,学得到正道上的为人。不仅要学习别人。不仅要学习别人、互相改过,自省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孔子主张不要害怕犯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又说:“过而不该,是谓过矣。”“过而改之,是不过也。”一个圣贤之人有了过错应该光明磊落地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才不会失去自己的威信和尊严。孔子关于改过的理论,是人际交往得以标榜的范本。不仅在当时,就是在今天也是应该加以继承和发扬的精神文化财富,对于完善公民人格、提高公民道德标准与建设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指标。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