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6-2007学年“主题读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主题读书活动>>2006-2007学年“主题读书活动”>>正文
发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2008-11-24 00:00  
中澄清一切不良的世俗邪风,矫正坏的思想道德,发扬好的道德作风,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良好的社会团体的形成,才能促进和谐社会人群的有效形成,才能有效地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人与人的和谐大至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互相尊重,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求同存异,没有种族歧视,没有等级差别。小至人与人的融洽相处、真诚合作,其实都是秉承一个“和而不同”的社会理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社会制度中的和谐关系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效配置,以及社会制度的有效管理。改革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社会发展状况不断展现良好的态势,可是由于社会政治结构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的现状,导致我国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很多弱势群体没有在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得到应有的益处与改变,反而要去承受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破坏的恶果以及社会贫富分化造成的巨大生存压力。现实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将不断加剧我国现实问题的进一步恶化,东西经济水平差距的加大,中国国民经济实力的空间与时间差距正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和平环境下的中国财富分配不均已成为我们现实制度的一个主要问题,和谐社会的构建迫切需要一个逐步公平合理的社会分配制度,使民有所劳,民有所得,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原则,推进我国社会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人的思想的发展,人的思想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群体的和谐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本原则,注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的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我国群体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效地促进整个社会秩序的运行,让每个人能够从社会的发展中受益,达到对整个社会的自然认同,形成富有亲和力的社会心理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达到一个和平友好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