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顶部条幅
 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团队  教学科研  党建思政  学工动态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社会服务  师范认证  学术平台  校友院史 
西江读书
 《西江读书报》 
 计划与方案 
 主题读书活动 
 
2003-2004学年“主题读书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西江读书>>主题读书活动>>2003-2004学年“主题读书活动”>>正文
浅谈传统道德在当代社会的再生
2008-11-24 00:00  

在道德价值的分寸把握上,具有中庸居间的性质。

传统道德对于事物价值的判断和态度上很重视“中庸”,强调“不偏不倚,不蔓不枝”。孔子作为儒家的代表,更是最为推崇“中庸”之道,“中庸以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传统道德的这种中庸特质,既是一种方法论,又是一种精神境界。它通过折衷调和的方法,达到一种平衡与稳定,实现最合理的状态。这样的道德认识,多少看到了事物矛盾双方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在处事方面也能掌握火候,恰到好处,包含有一定的辩证法色彩。

在道德价值的取向上,具有“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的倾向。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更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等“去利怀义”、“舍生取义”的道德要求。这些“重义轻利”的道德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节制人的利欲,摆脱私欲的奴役,珍视道德、理想、人格的重要价值,运用道德的手段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

以上几点,只是对传统道德的简单归纳,以期对传统道德有一个鸟瞰式的了解。传统的道德价值观经过千百年的沧桑洗礼,已渐渐内化为一种修养,一个民族的气质,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里, 其精华源远流长,成为中国当代道德建设宝贵的精神资源。

二、传统道德在当代社会再生的意义所在

  “一个没有自己独特文化的国家,是难以在世界民族之林长久屹立的;一个没有自己独特道德精神的民族,会是一个丧失民族灵魂和内驱力的民族。”

罗素在上世纪20年代到我国讲学考察时,曾认真探究过世界几大古国文明中,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的文明都相继消亡,而中国文明却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良而得以存活的原因。他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这与中国文明所包含的道德特质有关。”无独有偶,黑格尔也曾说,“当我们说中国的哲学,说孔子的哲学,并加以夸羡时,则我们须了解所说的和夸羡的只是这种道德。这道德包含有君对臣的义务,子对父、父对子的义务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义务。这里面有很多优良的东西。”西方哲学家对我国传统道德的高度评价,说明我国的传统道德的不仅对中国人特有的道德品质和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的思想道德领域,绝不是一块纯净的圣地,而是一个先进与落后、高尚与卑下、真善美与假恶丑共同生长的现实世界。人的异化,精神的匮乏,道德的沦丧成为了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今天谈传统道德的再生,重塑一个民族的灵魂,重新营造一个民族的内驱力,显得十分急迫。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关闭窗口

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邮编:526061 电话:0758-2752248 0758-2752148 传真:0758-2752248 电子邮箱:szb@zqu.edu.cn